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64节(2 / 2)


  元归看着她,不知道她是不是看穿自己想挖那些大学生的想法,所以故意这么说的,还是就简简单单这么说。

  对于这种不知道怎么回答的问题,他含糊道,“也还行。”

  “还行那就是有了,”苏青玉坐直了身子,“元先生,想不想一劳永逸,解决这个事儿?”

  元归见她不像是试探的样子,干脆往后面靠着,坦然道,“当然想。”

  “我有建议,”苏青玉笑了笑,笑的有些狡黠。这一瞬间的事儿,让元归以为自己看花了眼,再仔细看,又是那个真诚的苏老师。

  “请讲。”

  苏青玉道,“我也发现了,目前我们国内还是缺乏人才的,我是第一批大学生,至少还要一年多才能分配去单位实习,出来之后还只是个新人,起不了作用。不管是元华,还是我们国营单位,对人才应该都是很迫切需要的,所以,元先生有没有兴趣,搞个企业管理速成培训班?”

  元归也坐直了,“国外大学有这种……”

  “我们不需要那么正规,就只是针对元华或者小红旗这种单位急需人才而成立的培训班,培训好了可以直接上岗的那种。其实与其说是企业管理,不如说是岗前培训。最快的速度培养出公司需要的人才。元先生觉得怎么样?”

  苏青玉眼睛发亮的看着他。

  元归仔细思考这个问题。

  之前在国外,元华还真不缺人,高出同行业的薪酬可以聘请到世界各地的人才。

  但是到了华国之后,确实缺人才。

  其实元华也有岗前培训,但是那都是教一些公司管理制度,现在被苏青玉这么一提,他倒是也觉得可以针对岗位进行培养了。与其等着华国的学生毕业,不如自己培养一批。

  “没想到苏老师对企业培训方面也很懂。”

  “这就是学经济学的好处了,我们研究的多,而且我毕竟也是管单位的,”

  苏青玉又笑着道,“不知道元华有没有这方面的培训人才。”

  “可能要去国外请。”他准备花重金引进这方面的讲师。

  苏青玉又笑了,“说到这里,企业培训班建立了,比如充分利用起来。元先生有没有想过,为元华开辟一个新的行业。”

  元归眉头一挑,“新的行业?”

  苏青玉笑道,“没错,不管是元先生,还是我,我们都知道,自己的企业是缺人才的,实际上不止我们,还有华国的其他单位。元先生有没有想过,专门成立一个帮助其他单位培训人才的业务呢。我想,如果能够帮助一个单位提升效益,任何单位都是舍得花钱的。华国的企业可是很多的。而且如果一旦办成,元华基本上和这些培训过的单位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了,元先生这种性格,应该也很喜欢结交五湖四海的朋友吧。”

  元归手指交叉的摩挲了几下。

  苏老师说的这种,他也懂。国外也有这种公司,是专门给一些企业重建架构的。

  收费也确实很高。

  但是愿意邀请他们的很多。

  元华主要是搞实业的,所以没有这一方面的市场。

  现在苏青玉一提,他也想起华国庞大的市场了。

  这相当于还没开发的一个市场啊。

  他笑道,“这个不好做,模式相差太大,国内接受程度不高。”

  苏青玉道,“我们小红旗很愿意成为第一个过河的人,目前小红旗在管理上就不大成熟,如果能够通过元华建立成熟的管理体系,我相信这十分有说服力。”

  元归眉头微微一挑,“苏老师是为了……”

  苏青玉严肃道,“没错,我就是从我们小红旗的管理困难中,受到启发的。我觉得元华的管理很不错,也想让更多的企业和元华一样发展好,同时,也希望元华能够另外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元先生要是觉得担心损失什么,就先用我们小红旗做个实验吧,反正也不亏,就一个小红旗,用不了多少人力物力。我估摸着这个暑假就差不多搞完了。”

  元归眼睛眨也不眨的看着她,想看出点什么来。

  第232章

  被人一个年轻英俊的男人这么盯着看, 可能一般人会脸红一下,苏青玉这会儿没脸红,但是心跳有些加速,不是因为不好意思, 而是因为心虚。

  她也眼睛眨也不眨的回望对方, 表示自己全心全意为元华以及华国其他企业谋福利, 绝对没私心。

  苏青玉自己心里也明白,但凡是有需求, 肯定是会被对方察觉到的,不过只要她死不承认就行了, 就和这位元先生一样,到现在, 她也没完全摸清楚他是不是真的内里有一颗向着太阳的小红心, 还是只是一个披着红旗的资本家。

  对方能装, 她还不能装?

  两人对望了起码超过两分钟, 到底还是元归败下阵来, 因为他透过镜片看着苏青玉的那双眼睛,突然想到了那天在火车站看到的那双被眼泪洗刷的亮晶晶的,红红的眼睛了, 一下子走神了。

  他端起已经烧好的茶,掩饰性的给苏青玉倒了一杯, 嘴里轻笑道,“苏老师提的意见确实很好, 不过元华目前还只是在做实业, 这方面确实没有涉猎。如果要筹备, 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苏青玉:“……”她也端起茶杯, 轻轻吹了吹, 笑道,“元先生,公司筹备不是一朝一夕的,但是团队可以临时组建起来了,机会难得啊。放眼华国,你现在还找不出第二个愿意全权信任你的,给你当实验品的公营单位啊。我也是因为和元华接触多了,了解元华,所以我愿意做这个试验品,也愿意做一个招牌。”

  元归笑而不语,心里已经在衡量这片市场了。

  他总不能说,自己之所以还在犹豫,一方面是元华之前没有涉及,另外一方面,其实就是在等这些公营单位自己崩溃,经营不下去,然后收购吧。

  这话说出来,只怕这位苏老师当场要翻脸。

  苏青玉见他没说话,又发大招了,“因为现在对于改革的呼声不一样,现在私营单位在华国,地位还是很尴尬的。我觉得,通过这次合作改革,更能让华国的领导们看到你们在改革中的重要性,这对于你们的处境也是十分有帮助的。元先生认为未来改革趋势怎么样?”

  “这是必然趋势。”元归肯定道。“未来必定是一个精彩的社会。”这也是他在等的好时机。

  苏青玉认真道,“我和元先生想法一样。未来必定会出现很多的私营单位。用古人说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大争之世。这些企业要发展,必须有一个领头羊,我信任元先生,也愿意元华发展更好,带领其他企业共同发展。”

  元归静静的考虑了片刻,考虑这个事情如果做成了,可以带来的好处。

  最终,收购公营单位的想法落了下风。回国都回了,如果元华能够成为改革先锋中的一员,确实能够得到更多的好处。只希望华国的改革能够坚持到底。要不然,他也是在豪赌了。不过当初敢回国,他也不怕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