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0章(2 / 2)


  郭信不知杨埙身为皇家漆匠,知悉诸多宫廷机密,而他自己的身份早被对方认出,误以为蒋苏台对他有情。他本对这种婉约灵秀的江南女子印象极好,对方又一再主动示好,遂意乱情迷,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郭信既有娶蒋苏台之心,必然千方百计地接近她。然他不是傻子,亦逐渐了解蒋苏台真爱之人是其苏州同乡杨埙,若非兄长蒋鸣军从中阻挠,二人早已结为连理。

  难过之余,郭信竟起了恶念,心道:“苏台认识杨埙在前,二人又是同乡,在异乡互相关照,日久生情,倒也情有可原。杨埙有什么好,不过是个漆匠而已,我相貌、才智样样不比他差。如果杀了杨埙,苏台自然会移情于我。”

  他既有大图,并不以杀个把无足轻重的人为意,既动杀机,便开始图谋,只不过因为大事要紧,始终未真正在杨埙身上花费心力。

  那晚郭信得到蒋鸣军许诺,只要寻到奇药血竭便可娶蒋苏台为妻。郭信表面答应,心中已动了杀机,心道:“我有多少大事要赶着去办,谁耐烦去寻血竭来治你这个瘫子?我只是因为爱你妹妹才来敷衍你,你既然不把苏台当回事,也怪不得我冷血无情。”遂决意设法杀了蒋鸣军,再顺势娶蒋苏台为妻。一想到来日可期,登时满心欢喜。

  蒋鸣军不知郭信真正心思,还以为他当真会去寻来血竭为自己治病。

  然离开蒋骨扇铺时,郭信亲眼见到杨埙和蒋苏台一起走出酒铺,二人眉眼之间,情致绵绵,不由得妒火中烧。

  送蒋苏台回家后,郭信立即召唤了一名手下,让他连夜赶去杨家教训杨埙一顿,不必打死,打成残废即可,这便是杨埙深夜遭遇的在自家门前遇袭事件。

  郭信手下一棒打晕杨埙后,发现了他手中的皱纸,上面竟印着凝命宝的玺印。这一惊非同小可,他顾不上再去理会杨埙,急忙携着皱纸回去禀报。

  郭信见到玺印后也是异常吃惊。他便是聘请裱褙匠人潘舍制造假凝命宝的主谋,早从潘舍口中听过其苏州同乡蒯祥、杨埙、蒋苏台等杰出工匠事迹,当日寻到蒋骨扇铺定做扇子,也是慕名而往。郭信既知潘舍与杨埙同乡,二人颇为熟稔,怀疑潘舍暗中对杨埙泄露过什么,急忙派人连夜去抓杨埙。不想锦衣卫长官朱骥人已到杨家,且当晚留宿在那里。手下人在墙外听到二人对话,一时不敢轻易进去,不得不折返回去禀报。郭信亦不敢轻易招惹锦衣卫长官,他已从蒋鸣军口中得知蒋苏台明日不在扇铺,苦思了一夜,遂想出了一条一箭双雕的好计。

  次日天未亮,郭信便派人前去军营寻找神机营军士方大明。其实从一开始,郭信便极其厌恶蒋鸣军,但既意在蒋苏台,亦假意对蒋鸣军亲近,顺便打听了京营不少事。那日正好撞见方大明来探访蒋鸣军,便让朱公子出面,邀请方氏到对面酒铺饮酒,有意交结,以日后图用,想不到这一天很快就到了。

  果如所料,方大明贪图钱财,轻而易举便答应了朱公子——其实是郭信的要求。在方大明的帮助下,郭信不但成功制造了蒋鸣军急找杨埙有事的假象,还顺利将杨埙捕获,带回栖身之处拷问。

  杨埙的回答大大出人意料,竟称皱纸是锦衣卫长官朱骥在其岳父于谦家附近捡的。朱公子本不相信,郭信却信了,因为他跟潘舍接触时,时常去裱褙胡同,发现纸张满天飞确实是那一带的常见景象。

  郭信原本是计划将蒋鸣军和杨埙一并杀死,再制造出二人因争吵仇恨互相砍杀的场面。此刻又觉得若是杀了杨埙,怕是会引来锦衣卫长官朱骥怀疑,于未来大计划不利。但又不愿意就此便宜了杨埙,便命朱公子在杨埙脸上划下一道长长的口子,即便他能侥幸逃脱杀人罪名,面容尽毁,也无法再面对蒋苏台。

  朱公子等人均不赞成郭信的计划,主张将杨埙一刀杀死了事,然郭信是首脑人物,他既然坚持要让杨埙身败名裂后惨死,众人也不得不从命。

  之后,朱公子带着被药迷晕过去的杨埙赶去蒋骨扇铺,又怕前街繁华,太过引人注意,有意将马车停在后巷。朱公子先与一名叫林海的手下下车,进去扇铺后院,谎称是来给蒋鸣军送东西的。进入房中后,林海出手制住蒋鸣军,以左臂横勒其颈,右手仅仅捂住其嘴,防他呼救叫喊。朱公子已从郭信口中得知蒋鸣军身上有一把匕首,上前搜出匕首,再用匕首连刺几下,当场杀死了蒋鸣军。

  朱公子回去抱杨埙下车时,忽然出了意外,他发现有人躲在巷口槐树后偷窥,一时惊惧,忙命人将马车赶走,又呼叫手下林海。林海闻声而出,急奔去追赶那偷看的男子。

  朱公子则将杨埙抱入房中,往他衣衫上抹了些血,再将带血的匕首塞入他手中。又有意学着两种声音大声叫喊。他跟江湖艺人学过口技,当年便是以此雕虫小技博得了凤阳才女郭爱的欢心,外人不仔细听,倒真像是蒋鸣军在与杨埙争吵。

  闹了一阵,朱公子觉得差不多了,一时等不及林海回来,预备先行离开。出后门时,发现有个小女孩举着冰糖葫芦往这边走来,忙躲到门板后,等小女孩进入厢房,这才闪身离去。

  后面事情的发展相当顺利,一切如郭信预料一般,杨埙以杀人凶手身份被锦衣卫逮捕,一切证人、证据均直接指向他。而朝廷头号重臣于谦亲自过问此案,指令务必尽快侦破。

  郭信既知杨埙与锦衣卫长官朱骥交好,朱骥又知皱纸印玺一事,起初还有些担心朱骥会听信杨埙之言,甚至怀疑朱骥下令动刑拷打杨埙也是在做戏,后来得知老国丈孙忠愤而敲了登闻鼓为杨埙鸣冤,这才完全放下心来。刑讯可以做假,登闻鼓可不是随便能敲的,是要记入典籍的。料想朱骥是新官上任,又受上头催逼,急于立功,兼之铁证如山,遂连朋友道义也顾不得了。

  但仍有一件事让郭信担忧,那就是前去追赶偷窥男子的林海始终没有回来。为谨慎起见,他派人到蒋氏扇铺后巷口附近打探,看是否有人见过林海经过。有个绸缎铺铺主记得见过一名男子持刀追赶另一名男子,持刀男子不认得,但前面奔跑如飞的男子则是衍圣公弟子源西河,他曾与教坊司蒋琼琼一道到绸缎铺买过布料。

  打听到偷窥男子源西河的姓名实是意外之喜,但郭信却不知林海为何没有回来。如果是源西河遇到巡逻官兵,指引对方抓了林海,那么扇铺后巷之事也应该败露了才是,为何锦衣卫毫不知情?

  还是说,源西河只是偶然出现在巷口,根本没看到什么关键。林海因为持刀追人,也被官兵捉了,但什么都没交代?

  这时候,出去打探的手下入来报告,称那源西河住在衍圣公府,其邻居便是本朝国丈孙忠。郭信闻言大为惊骇,怀疑孙忠昨晚跑去击打登闻鼓,多半是因为从源西河口中听说了什么。

  尚未有所行动,便又得知林海尸体出现在东城兵马司的消息。郭信这才知道林海昨晚被一男一女杀了,那对男女便是因闯入兵部衙门盗取文书而被通缉的重犯,显然与源西河无干了。

  那对男女既是意图盗取兵部机密文书,一定是敌国间谍。而中国之大敌,无非来自南北两方,南方已平,北方蒙古却始终是劲敌,现下瓦剌更是握有英宗皇帝朱祁镇在手。郭信正与瓦剌首领也先通好,密谋里应外合,却不知道那对男女的来历。又听说林海死前受过残酷拷打,便有些怀疑对方是蒙古可汗脱脱不花的人。

  由蒋鸣军陷害杨埙一案,平白生出了这么多事端,朱公子等人均有些不满。郭信也有些懊悔,觉得当时就应该杀了杨埙,也不必多害蒋鸣军一条命,徒然招惹来了兵部尚书于谦的注意。然世上并无后悔药,遂决意专心起事,一切等之后再说。

  本来按照计划,近日之内,朱公子便要与宦官喜宁在皇宫内的亲信见面,但郭信觉得宦官是断根之人,可用不可信,要想起事成功,就得有一支军队,京营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尤其是在目前的局势下,大多京军是新募兵丁,长官亦是大换血,对朝廷忠心远不及旧营军队。刚好郭信打听到了京营都督孙镗的一些丑事,可以用作筹码。他本来命神机营军士方大明居中牵线,但方大明迟迟没有回音。郭信见意外事端频发,不愿意多等,便准备今晚以朱公子的名义亲自去拜访孙镗。然孙镗手握重兵,反应难以预测,是以事先得安排周全。正详细筹谋之时,锦衣卫等官兵竟不知如何发现了这处从未暴露过的宅子,冲了进来。

  御史邢宥亲自从宅中捧出一方玉玺,兵马指挥使徐优则领人将搜出的刀枪等兵甲之物堆在院中,道:“都在这里了。”

  朱骥走到郭信面前,问道:“你可还有其他同党?你们和瓦剌具体有什么阴谋?”见郭信不答,便命人将他及党羽先就近押到兵马司审讯。

  杨埙道:“这下我的冤情该彻底洗清了吧?”

  朱骥点点头,道:“从现下开始,杨匠官自由了。”又道:“还要多谢杨匠官,若不是你,怕是没这么容易捉到郭信一伙。”

  杨埙笑道:“不必谢我,要谢就谢老天爷吧。我命大福大,有郭信这样一个宁可诬陷我也不肯杀我的对手,又有朱指挥这样一个信我的朋友。”

  朱骥笑了一笑,道:“我还有公务在身,忙完再去找杨匠官。”

  杨埙道:“好,我也有些私事赶着去办。”

  离开观音寺后,杨埙浑身轻松,立即赶来城南蒯府,欲找蒋苏台一诉衷肠。蒯玉珠告道:“今日杨匠官来过后,苏娘便说要回扇铺看看,后来一直没有再回来。”

  杨埙闻言,忙赶来蒋骨扇铺。却见蒋苏台站在凳子上,正将头伸往梁下的三尺白绫,登时吓得魂飞魄散,急忙上前将她一把抱下来,责问道:“你怎么那么傻?”

  蒋苏台转头看了杨埙一眼,举袖掩面,悲泣道:“哥哥去了……杨大哥又……又……我不知道要怎么活下去。”

  杨埙道:“你为什么要为别人而活?你又不是那些三从四德、只会相夫教子的女子,你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制扇名匠,完全可以为你自己活呀。况且我人就在这里,我也没有杀你哥哥,真正的凶手是郭信。”

  蒋苏台道:“当真?”听了大致经过,反而哭得更加厉害,道:“我早该相信不是杨大哥杀人的。我……我对不起你。”

  杨埙道:“你别傻了,那么多证据证人,有人亲耳听到我和你哥哥争吵,还有小女孩亲眼看见我手里拿着刀,任谁都会怀疑我是凶手。若是你当时没有昏晕过去,我当面对你解释,你一定会相信我。”

  又将朱骥岳母之语转述了一遍,道:“从此你我坦诚相待,互不隐瞒,再也不要分开,好不好?”

  蒋苏台道:“可是……”杨埙道:“可是什么?”

  蒋苏台道:“杨大哥,所幸你没事,我真的为你开心。你我之事,还是等我安葬了哥哥再说。”

  杨埙心中一沉,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

  郭信谋反一案并未在京师掀起太大波澜,这是官方刻意未曾张扬的缘故。但郭信伏法却又牵扯出两桩疑案来——

  关于锦衣卫狱卒韩函和仵作伍汉之死,郭信的回答是:“我收买了韩函,却没有杀他灭口。他私下放我进牢房见杨行祥可不是件小事,等于有件大大的把柄握在我手里,我又何须杀他?至于那个什么仵作,我见都没有见过他,又如何杀他?”

  他又问锦衣卫长官朱骥道:“我手下林海被人杀死,当真是那对被通缉的男女贼人所为吗?”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竟然请求朱骥务必捉拿住凶手,好为林海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