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34章铁拐李传说





  随着时间的一点点过去,这元神就像有了自己的意识一般可以随着大家的心念任意控制。

  “元神出体”让李五行几人彻底洞悉了他们已经完全是踏上了一条真正的修真成神之路。他们将会随着不断的修行,不知还会发生多少不可思议的事情……

  但是李五行几人兴奋之外却忽视了一个问题——第八层所修的“己伏之心”看似逍遥神奇但实际却非常的危险。

  之所以说非常的危险,简而言之就是如果心神一弛稍有意外“元神出体”之后,不能及时的返回修炼者的身体,那时的后果可想而知。

  关于这一点这里就不得不提起一个在民间广为流传响当当的人物——道家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他的传说可以说是一个传奇而典型的证明。

  铁拐李又称李铁拐,是民间传说及道教中的八仙之首。相传其真名为李凝阳或名李玄,字拐儿,他本是一眉清目秀、文质彬彬、身材魁梧的读书人。

  当时巴国遭秦所灭连年战乱,百姓民不聊生,处处饿殍,遭受国破家亡的李凝阳从此灰心丧气,看破红尘离家出走,去了华山学道访仙。

  李凝阳有一日在石笋山修炼,闲暇之余在山上漫步游赏,骤听仙乐嘹亮,抬头一看,空中祥云缥缈,霞光万丈,瑞彩千条,近空出现一头青牛和一只仙鹤,上面各自坐着太上老君和宛丘两位仙祖。

  他快步上前跪拜道:“不知仙祖驾临,未能备迎。”

  “哈哈哈”太上老君笑着说道:“你道术大有长进,实属不易,我和宛丘打算到各地出游,欲带你同去,你务必在十日后神驰我处,不可失约,切记!”

  太上老君说完和宛丘两位仙祖驾牛、鹤飘然离去。

  转眼之间十日期限已到,李凝阳对徒弟杨子嘱咐说道:“为师应师祖之邀,神魂离去肉身留在此处,尔等要悉心看护,如若过了七天不见我的神魂归来,足以证明为师已列仙班,你就将我的肉身焚化。以七天为期,千万记住!”

  “是。”徒弟杨子点头应诺。

  李凝阳说完便盘膝而坐,气沉丹田,神灵出窍,飘然而去。

  正所谓时运不济事有凑巧,也正是造化弄人天意使然。

  就在李凝阳离去的第六天半夜,徒弟杨子在睡梦中遇到一个白发老翁,这老翁满头银发,慈眉善目,红光满面,手持一把佛尘。

  老翁微笑着对杨子说:“你母亲将要故去,你还是赶快回去给你的母亲尽孝送终吧!”

  徒弟扬子被一阵响雷惊醒,他暗自心思:“老翁定是神仙托梦,可是师傅未归,怎能轻易离去。”师傅李凝阳的叮嘱如在耳边自己着实不敢轻率大意。

  说来这徒弟杨子也是个大孝子,如此不仅陷入了一种左右为难的境地,他盯着师傅一动不动的身体心里又想:“所谓自古忠孝难两全,师父的元神已经离去六天半了,马上就到了七天之期,师父肯定已是位列仙班何等逍遥恐怕是回不来了,如今自己的母亲生命垂危还是尽孝要紧,想到自己将一去不归不如先将师父他老人家的肉身处理好再回去看母亲,如此正可谓忠孝两全之策。”

  于是杨子跪在师父面前,磕头哭泣着将师父的肉身放在坐化台付之一炬,完事之后匆匆回家探望老母,回到家中果然如梦中老翁所说,母亲已经生命垂危,不久自己的母亲便死去,便放心地在家守孝三年。

  话说这李凝阳到了第七天傍晚元神回到石笋山,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肉身。他顿觉大事不妙心念一动元神立即飘落到坐化台,他定睛一看果然不出他所料,自己的肉身已经被焚化,坐化台上面只剩下一个早已被烧焦的躯壳。

  李凝阳的修行尚浅还需要很多的考验,如果自己的元神找不到“寄托”到最后不但无法位列仙班恐怕还要遭受“魂飞魄散”的命运,如此岂不可怕,就在他惊悸难安不知如何是好之际,忽然看见不远处有个饿死不久的乞丐,没得选择了于是他的元神一闪瞬间进入到了乞丐的躯体之内。

  可是当他站起来后却突然发现这位饿死的乞丐竟然还是一个瘸腿。

  李凝阳便心有不甘正想离开的时侯,忽然听见石笋山顶传来了太上老君严厉的训斥声:“这是天意,不可有违。”

  话音刚落太上老君便现身在了李凝阳的眼前说道:“道应该在表相之外求得,不可只看相貌。只要你功行圆满,便是异相真仙。”

  太上老君的这一番说教,使李凝阳获得一种顿悟便心甘情愿的接受了这身躯体,随即太上老君还送给他一只金箍束住乱发,赐李凝阳铁拐杖和酒壶,引渡了李凝阳成仙得道。八仙的故事由此广为流传……

  当然此时的李五行,绝对不会联想到那传说中的什么八仙,也不会想到八仙中的铁拐李,更不知道铁拐李的俗名即是李凝阳……

  “阳神出体”,“元神出窍”听起来就让人有一种“魂不附体”的刺激。

  此时的石室也好像暂时摆脱了之前两个月以来的沉闷气氛,空旷幽静的石室突然变得格外热闹了起来。

  李五行、王九圣、张一德、马六妙、刘三易如此经过一番修习,只见这五色的人影般的元神已能在石室中随心所欲的来回穿梭飞来飞去好不神奇。

  大家俯身看着自己坐在地面上的身体时感觉就像五尊为自己量身打造的蜡像一般看着好生有趣。

  “我们现在何不出去看看,也算神游一番啊!”刘三易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和好奇看着大家‘说’道。

  其实刘三易此时所谓的“说话”已经没有了真实世界可以听到的那种声音,它就像一种电波直接进入了李五行、王九圣、张一德和马六妙的脑海之中。

  这是一个超然的境界,这是一种超凡的交流,准确的说应该叫“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