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40节(1 / 2)





  决定以后给苏青玉他们办的这个培训班多一点帮助。

  为了有足够的时间作准备工作,培训班定的是十月份开班。

  现在场地之类的都准备好了,学生也招的差不多了,就等着老师选好了开班了。

  组织部也根据报名情况,找了各科的试题,对他们进行考核。

  考试对于这些学霸们来说,那都不算事儿。

  一个个摩拳擦掌的,兴奋的不得了。

  这事儿苏青玉是操心不上的,得去给元归上课。

  元归也是刚回首都不久,想着自己掉了课程了,就赶紧请苏青玉过来补上。

  还准备邀请苏青玉下午再多上半天,把之前的课程补上。

  苏青玉一听立马拒绝了,“抱歉元先生,下午有工作安排,没法上课了。”

  元归道,“你们学生都这么忙吗,”

  苏青玉道,“我们最近搞了个培训班。”

  她将培训班的性质和元归解释了一遍。

  元归顿时眼睛亮了,因为他敏锐的觉得,这个市场大有可为。未来肯定会有很多的需要这种培训机构。

  如果能开个这种全国连锁培训学校,倒是很不错。垄断是不可能了,但是如果做成老牌学校,生源必定不会差。

  不过可惜,暂时不能办。而且他自己暂时手里也差人。

  又听苏青玉说,这些来当老师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有些困难,想靠自己赚生活费。

  他遗憾道,“他们如果需要兼职工作,完全可以联系我的。我们元华在首都也有办公地点。为了支持贫困学生,我们可以做出适当的调整。不会影响他们学习。”

  “这可真是遗憾。”

  苏青玉听他这么说,还挺意外,转念一想,到底不如培训班。

  接受元先生的帮助,那也是欠人人情了,对于还没走出校园的年轻人来说,还是不要欠人情了。不好还。

  自己办培训班,也是让大学生们自力更生。

  而且培训班离学校近,他们自己内部也好管理,要是到元华上班就不一定了。

  苏青玉考虑挺多,元归则有些遗憾,早知如此,上周就应该留在首都,也许就能早点得到消息了。那么多的大学生。这些人在华国算是比较顶尖的人才了。

  他现在想招聘几个人才,还要从国外高薪聘请。就这样都难以吸纳进来。

  在华国建设中,他也越发了解到,这个国度不止穷,还缺乏人才。

  而这些人才还是包分配的,轮不到他们这些企业。现在连这位苏老师办的培训班,也都是顶尖大学大学生,反而比自己用人还要宽裕。

  不过到时候倒是可以看看其他大学有没有需求。先安排进元华工作,随后还可以资助他们留学。慢慢的,这些人才就和元华绑在一起了。

  他微微一笑,又想起一个事儿,问苏青玉,“听说,国内要安排留学生赴美了,苏老师知道吗?”

  苏青玉还真不知道。

  “元先生,这消息确定吗?”

  元归点头,“这消息确定,我们元华也从中做了点工作。而且元华还会为留学生出资,给他们提供生活费,让他们在国外生活无忧无虑。”

  “元先生高义。”

  元归笑了笑。

  钱当然不是白出的。这钱他也和国家商量好了,这些资助属于自愿原则,自愿接受资助的这批学生出国之后,如果回国,可以选择在元华工作。也可以直接为国家工作,这属于好处。但是坏处就是,如果他们选择留在外面,元华可以向这些留在外地的学生追求赔偿。

  毕竟人总不能只得到好处。

  他问道,“苏老师会出国留学吗,虽然你之前写过文章,但是我相信,出国留学应该是你能接受的。”

  “国外确实技术和知识更加先进,我本人也很支持出去留学,学习先进知识,不过我不准备出去,我在国内还有工作。”

  她学经济学,也不准备做这方面的学术研究,实在不必将时间花在这些上面。国内的知识够用了。她还具备大几十年的发展知识。

  元归也早就猜到这个结果,也没觉得失望。

  他就是好奇,钱和留学机会都打动不了这位苏老师。

  这个国家到底有什么吸引力,将她紧紧的吸引住了。

  ……

  从元归这边得到可以留学的机会之后,苏青玉倒是也没怎么担心了。

  她也想开了,愿意回来的人,必定会回来,谁也拦不住。

  实在一心不想回来的人,拉也拉不住,倒不如好好的培养国内的人才,好好搞好国内发展,等国家发展壮大了,人才自然会留在国内了。

  不过这倒是给她提了个醒,等了留学热一起来,以后对外语需求就更多了,甚至马上改革开放,有些有条件的人也准备往外去的。

  到时候白天还可以开一些外语班,针对一些有需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