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73章炼虚后期(2 / 2)


  便是那个注定要劈开混沌之人。

  …………

  公元前219年,1月1日。

  龙川,王宫。

  就在外界纷杂不堪之时,秦墨召集肱骨之臣,开始了一场事关王朝命运的立国之议。

  外界的所有疑问,都将在这次注定要载入史册的廷议中得到回答。

  大殿之中,除了贾诩、荀彧、白桦、张仪,白起、李牧、廉颇、乐毅等越国老臣,还有几位新面孔。

  颜回,夫子大弟子,书院代表,未来的礼部尚书。

  墨云,墨子大弟子,机关城代表,未来的工部尚书。

  韩非子,法家代表,未来的刑部尚书。

  黄石公,道家代表,未来的钦天监监正。

  除此之外,农家、医家、阴阳宗等百家宗门,未来,也会派出弟子到朝廷任职,共享王朝之气运。

  再有就是田单、项燕等一干战国老将,都受邀参加廷议。

  新生的王朝还很脆弱,秦墨只能是在各方势力之中取最大公约数,积极维护百家宗门之利益。

  也算是对夫子等大佬,之前不出手的一种回报。

  “下面进行第二项廷议,定都。”主持廷议的贾诩说。

  在此之前,众人已经一致通过,将新生的王朝定名为“大越王朝”,以传承古越之国号,厘定王朝之起源。

  这叫不忘本。

  越国的都城有两个,一个是大家现在所在的旧都龙川,另外一个就是被定义为西都的咸阳,都是热门之选。

  当然,

  像大梁、寿春、新郑、邯郸、临淄、蓟城等旧都,也都列入备选。

  从传承上讲,自然是选在龙川。

  只是龙川地处偏避,远离中土,新朝刚立,正是要统御四方之时,将都城设在此地,显然是不方便的。

  咸阳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历史上,汉朝就将都城现在咸阳附近的长安。

  咸阳地处关中平原,四周皆有天然屏障,是一处易守难攻之地,完全符合一朝之都城的战略防御要求。

  只是一点,

  咸阳同样也有点偏,远离中土。

  贾诩话音刚落,颜回就站了出来,“我提议,新朝都城选在洛邑。那里既是前朝古都,又是天下之中,华夏龙脉汇聚之处。立为新都,正是相宜。”

  儒家一直主张恢复周朝礼制,

  而将新朝都城选在洛邑,便是一个再明确不过的信号。

  正可践行儒家之主张。

  历史上,汉高祖刘邦登基称帝之初,也是将都城设在洛阳,后来又改为长安,究其原因,无外乎是“不自信”。

  一则是刘邦对后世子孙不自信,生怕他们守不住江山社稷。

  故而选在更稳妥的关中。

  二则刘邦称帝时,境内还有大小封国,并未真正实现天下一统。

  就更不敢定都洛阳了。

  再就是当初的洛阳太过狭小,未经充分建设与开发,确实也有点寒酸。

  秦墨自然就没有这些顾虑,他看中的是,洛阳乃天下龙脉汇聚之处,正是修行的最佳场所,道:“那就改洛邑为洛阳,立为新朝之都城。”

  “王上圣明!”

  众人齐齐行礼,皆无异议。

  接下来,众大臣又共同商议了天下行政区划,取消各国边界,重新划分九州,厘定郡县,全面实施郡县制。

  这在历史上,或许是开天辟地之事,因为没有任何先例可循。

  越国却大不相同。

  且不说秦墨这个熟读上下五千年之人,就是贾诩、荀彧两位来自东汉末年之人,那也都是见过大世面的。

  一切都有迹可循。

  包括之后讨论的皇帝称号,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计量等事宜,放在秦始皇身上或许意义重大,

  在这,不过就是照搬照套而已。

  并没有什么新意。

  廷议一项一项快速的过,将颜回、项燕等战国土著惊的是目瞪口呆。

  “难怪越国能一统天下,竟有这等王佐之才。”颜回等人心中惊叹,对贾诩、荀彧那可真是高瞻远瞩。

  就差顶礼膜拜了。

  秦墨端坐上首,静静看着贾诩表演,心中好笑,面上却平静无波,时不时还要当个工具人,好好配合一下。

  装哔就要装圆满。

  议定一切,最后才轮到军队整编一事。

  灭齐之前,越国就已经拥有一百八十万大军,除了灭齐费了点兵,之后灭魏、灭楚,几乎就是一路横扫。

  没什么伤亡。

  正因为此,越国军队规模就跟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粗略统计,将所有战俘计算在内,越国一共拥有三百三十余万大军,几乎达到历史之最,让人目瞪口呆。

  显而易见,

  新生的王朝内无百越之患,外无匈奴之险,是用不上这么多大军的。

  必须大规模裁撤。

  如何取舍、整编这支大军,就是一门大学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