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61章咱们把小冬叫回来踢球吧(1 / 2)





  三月末的京城,已经开始转暖,但有时候依旧寒风刺骨。

  朱光护披着大衣,从雾霾中走出来。看着眼前的足鞋大楼,想都没想就迈脚走了进去。

  足鞋竹席办公室里,老谢翘着二郎腿靠在老板椅上,好不自在。

  “竹席,朱教练来了。”

  “好的,嚣张,你先出去吧。”老谢摆摆手。

  “竹席,请问您找我?”朱光护规规矩矩地把帽子和大衣挂在门口的衣帽架上,然后端正地坐在老谢的办公桌前。

  这几年足鞋气氛可不比以前了,朱光护这样的老教练也得规规矩矩。

  待秘书从外面把门关上,老谢才开口道,“老朱,亚洲杯准备的怎么样?人选定下来了吗?”

  “还没。”朱光护老实地摇了摇头。

  这两个月以来,除了春节在家待两天以外,朱光护一直在外面巡视勘察,就是想挑选出最优的亚洲杯人选。

  从大连到苏州,到上海,到广州,再到澳门,从中超到国青再到国足,朱光护在国内转了个遍,却迟迟没有敲定人选。

  原因很简单,在月末他就要坐飞机去欧洲,从荷兰开始考察旅欧的球员。

  “这一点就要辛苦你咯。”老谢假模假样地慰问了一句,“考察球员这件事任重而道远,确实需要你这个主教练全球各地多跑一跑。”

  “职业足球发展这么多年,咱们不也得跟上步伐,多派几个优秀队员去欧洲踢球不是?在这一点上,咱们可不能输给日韩!”

  听到老谢的官腔,朱光护忍不住在心里苦笑。

  作为巴西健力宝的带队教练,当年去巴西多少人?现在又有几个在国外踢球的?

  他比谁心里都有数。

  嘴上说着不输日韩,实际上在本土球员旅欧方面,早就落后两个老邻居十万八千里远。

  这会儿孙祥刚刚在埃因霍温立足,国内铺天盖地的报导差一点就让一些老球迷相信,中国人也是可以踢欧冠的。

  “上届亚洲杯咱们在家门口输球,这次亚洲杯,咱们可得加把劲儿,把冠军夺回来慰藉球迷啊!”老谢随口一说,朱光护脑门子上的汗蹭蹭流了下来。

  冠军?慰藉球迷?说得简单!

  哪次大赛不都奔着冠军去?

  但是泅渡实力确实有限。

  上届本土亚洲杯本来是最好的夺冠机会,但在最后被对手用一个卑鄙的方法获得胜利。

  现在老国脚们陆续退役,年轻的郑志都已经成为了国足队长。

  这届亚洲杯物是人非,还能不能踢出当年的水平,在成绩方面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

  “竹席,现在国家队以年轻球员为主,缺少大赛经验。这次亚洲杯,我们尽全力打进四强。”

  “四强?这可不行!上届不是亚军么?怎么越踢越后退了?”老谢明显对朱光护的回答有些不满,“老朱啊,我知道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但就是因为困难,才需要你们这样的老将出马,抗住大旗不是?”

  “有困难,克服克服嘛!”

  “再者说了,咱们的球员不是在欧洲踢的挺好么?”

  “把他们都叫回来,难道还踢不过日韩?”

  “呃...这个嘛,我尽量,尽量。”朱光护掏出一张手帕,不断地擦拭着额头上的汗水。

  头两年踢日韩还可以,虽然输球,但是气势还在;可这两年,足球发展得越来越差,谁都能看得出在走下坡路,可偏偏足鞋高位者却都是不懂足球的门外汉,这让球迷和教练们捉急到极点。

  见朱光护支吾地答应,老谢也摆了摆手,“行吧老朱,你也别有那么大心理压力。咱们实力还是可以的,别总是说老国脚老国脚的。现在孙技海、李鉄不都还在提呢么?他们可是踢过世界杯的!放心,有他们在,咱们足球迟早可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是是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朱光护附和着,但在心里却把老谢鄙视个透。

  “老朱,咋看你愁眉苦脸的呢?咋?难不成还有什么困难?”

  “也不是什么困难。朱光护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报纸。”

  在老谢召见前,他早就把这份报纸准备好了。

  《论当今球技最好十名国脚,最后一个你绝对想不到》

  球技最好的十名国脚?

  董方拙?郑志?孙技海?

  每个留洋旅欧国脚的名字在老谢脑海里闪过,当他看向最后一个人的名字是,不禁皱紧了眉头。

  “王小冬?”

  “竹席,您看,王小冬这孩子...”朱光护试探地问道。

  “他今年不是虚岁才18么,太年轻点了吧。”老谢下意识说道。

  从王小冬出道以来,足鞋征召过王小冬几次,全都被拒绝了,导致亚青赛都踢的一塌糊涂。

  对于不可掌控的事物,足鞋这些人是宁愿错过也不录用,所以一直把这件事压着。

  但眼看明年就要举行奥运会,今年的亚洲杯也被看做奥运会的大练兵。

  如果还不征召王小冬入队的话,王小冬将会错过和其他国脚培养默契度的最好时机。

  可是,从始至终,老谢就没把王小冬看在眼里。

  “这么年轻的生瓜蛋子,何德何能成为球技最好的中国队员?”老谢轻哼一声。

  朱光护连忙又掏出一份报纸,隔着办公桌递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