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九十三章善恶之为何所念佛俗之别岂在心(2 / 2)


一路奔波,二人早已渴了,公孙俊冲不曾犹豫,道了声谢接过一碗,一口饮尽;

唐思遥往日饮茶多用茶杯,只道用这大碗好似饮牛,但她常于江湖奔波,并不娇惯,只犹豫一下,也接了过来,饮了两口便不再饮了。

二人又点了一些糕饼点心之物,那伙计便退了下去,招呼旁人。

“怎地还不见杨兄过来!?”公孙俊冲先问到,唐思遥摇首:“不知,想来是那吴先生走得慢了些!”

公孙俊冲轻叹一声:“原来吴兄也和我们一道去关中集,只怪在下不熟马技,先行一步,不然也不必劳烦唐姑娘和杨兄。”

唐思遥言道:“不曾料想你这呆子竟不会骑马。”

二人边说边等,忽然听到一声:“如小师父这般说来,行善事未必有善报,而作恶事又未必有恶报;如此,我等世人为何还要作行善事!?”

公孙俊冲顺声而望,直接茶棚附近另有一块青石之上,坐着一蓝衣男子,约有四五十岁的年纪,方才那句话便由他所说。

男子身边尚站有二人,一人乃是一着金衣的富商,年尽四十,较为肥胖。公孙俊冲见这富商有些眼熟,却一时记不起来。

另一人却是个出家的年轻佛者,手持木钵,想来他正在化缘,唐思遥见这佛者记起一人,但印象模糊,也一时记不得是谁了。

只听那佛者问言道:“施主所行善事,便是为了谋取善报吗?”那蓝衣男子闻罢一愣,踌躇之间不知如何回应:“这”

这时那富商对男子道:“叶兄如何与这小和尚一般争论?我们整日风雨谋差,方赚得辛苦钱度日。所谓无利不谋不,是劳有所得,乃天经地义之理。行善就当得善报,就如同做工若不给工钱,谁人肯做?!”

公孙俊冲听罢,心道:这富商不论相貌还是谈吐都庸俗之极,但语言倒是真实爽朗,不曾做作。

“原来是他!”公孙俊冲突然想了起来,唐思遥问到:“你说什么!?是哪个他?”

公孙俊冲言道:“这位富商大叔,在下之前曾在五胡峰上见过”便将五胡峰之事简单说于唐思遥听了。

这时只听那富商对佛者言道:“你们这些和尚,整日里只知念经修禅,衣食全靠这伸手来要,当真悠闲自在,说话风凉至极。有本事你们自己也劳工赚钱”

唐思遥一生少为财愁,自然不能理解富商之心境,加上这人肥胖不甚英俊,又先厌恶了三分:“这人好生讨厌,怎可对佛教高僧这般无礼?!”

这富商继续喋喋不休道:“哎,要不小师父将这‘佛理’去说于我那些伙计听,什么‘你们做工,便是为了工钱吗!?’小师父若是能说得我那些伙计劳而不取,便真是行了一件大大善事”

“老何!罢了!”这时蓝衣男子从青石上站了起来,出言道:“如何对这位小师父无礼!?”

那富商听罢,便不再说了,只言道:“是,是!”

而佛者却一躬身道:“这位施主方才句句再理,小僧受教了!”

“这善行有善报也罢,无善报也罢,叶某人向来行事但求问心无愧,也不去图个什么善报因果。”蓝衣男子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块大银扔入木钵之中,又言道:“这点俗物,不成敬意,自然入不得佛祖之眼,但叶某以无它物。”

言毕,便要离去。

当朝多以流通货币多以铜币为主,银子虽有却不常见。如此一块大银当真价值不菲了,那佛者立刻言道:“小僧只求一餐之饱,如何需这许多银子?还望施主收回!”

―――――――――――――――――――――――

阿陀罗言道:“阿弥陀佛,人做一善行,必生一善果相报,此乃‘善有善报’之理。但这善果却未必报于最初行善之人身上,又可谓‘善行未必有善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