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七百三十九章现实版的无间道(2 / 2)

  “瑞恩……”索菲亚?科波拉从后面跟了上来,“我看过第三部小说的手稿了,听说迪士尼影业想要制作成上下两部?”

  “是有这个想法。”瑞恩转头看了眼索菲亚,“具体还在研究讨论,别告诉我你要放迪士尼鸽子。”

  “你们在导演协议上标注了那么大一笔违约金。”索菲亚?科波拉挽住瑞恩的胳膊,随着他一起走到座位前,“我可赔不起。”

  等瑞恩坐下后,她才又向前走了一排,坐在了父亲弗朗西斯科?科波拉身边。

  看了索菲亚?科波拉一眼,瑞恩将目光收了回来,这也是一个被他严重影响了命运的人,《饥饿游戏》最终从全球豪取7亿8560万美元的票房,也造就了索菲亚?科波拉影史单片最高票房纪录女导演的地位。

  可以想象,在几乎完全被男性统治的导演界取得如此成绩,那些女权主义者会把她捧上什么样的高度。

  “乔治……”

  坐在瑞恩旁边的正是乔治?卢卡斯,他转头说道,“听说你准备跟史蒂芬联合制作《夺宝奇兵》第四部?”

  “你的消息很灵通。”乔治?卢卡斯点了点头,“正在筹备,预计明年就会开机。”

  “我一直以为你真的要退休了呢?”瑞恩看似随意的说道。

  “我不会再执导任何影片了。”乔治?卢卡斯则笑了起来,“我已经从导演位置上退休了。”

  “可惜……”瑞恩似乎很惋惜的样子,“四大导演只剩下马丁和史蒂芬还在推出作品了。”

  导演如同演员一样,新旧更替属于自然规律,不过马丁?斯科塞斯老而弥坚,这部《无间行者》无疑就是好例子。

  如果放在前世,瑞恩一定会说《无间行者》拍的什么东西,完全破坏了港版的意境,现在却不会再这么看,从本质上来说,老马丁的这部片子只是针对北美市场,根本就不是拍给远东观众看的。

  港版的《无间道》是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的犯罪类型片,可谓是典型的香港电影,但《无间行者》并非《无间道》的简单重拍版,更多是是被故事中的人性激发了灵感而已。

  除了借助相同的故事线索外,由威廉?莫纳汉创作的剧本也与港版有着天壤之别,这里真正能打动人心的并非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而是人性中最坚强、最不可战胜的那一面。

  说白了,港版精心渲染出了一个“酷”的无间道,而美则少了一些煽情、深沉和装酷,制造出了一个更“真实”的无间道。

  最为典型的,两部影片中段的高潮戏,警察上司被从楼上扔下来时,港版用了多种手法外加配乐来渲染,而美版则简单、粗暴、直接,主角口中念出的只有一个词——fuc.k!fuc.k!fuc.k……

  老马丁是一个深植于北美的导演,明白北美观众喜欢的黑帮片是什么,也知道该如何迎合观众乃至奥斯卡的口味,这本就不是针对海外市场的那种典型的好莱坞商业片,从针对观众的角度来说,它甚至与《饥饿游戏》有那么点类似。

  所以,这部翻拍片在远东上映后会被喷的极惨,影片永远都无法推脱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就像是港版《无间道》,去年的时候,被好莱坞引入到了北美,这部在远东大火甚至被认为是救市之作的经典影片,只在北美拿到了16万美元的票房……

  仅仅是一群华裔演员,就可以说是影片在北美成功的大忌。

  有时候,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异常残酷,瑞恩很清楚,外来电影想要打入北美,尤其是想要票房上面大获成功,难度甚至超过他在中国时对那群学生说的话。

  很多如同港版《无间道》式的东方表现手法,绝对是北美观众无法接受的。

  比如来这么一句, 西门吹雪吹的不是雪,是血。

  这一句话对中国观众就够了,哪怕只是一句台词就能让人将画面联想出来,甚至观众脑海中马上可以想象出这样一个场景——古镇、小店、夕阳,一把剑滴着血,一个人一身白衣站着一动不动,衣服的下摆风的吹动下微微飘动——剑神啊,怎一个酷字了得。

  但在北美呢?这种典型的东方式手法根本不会有市场,所以就需要改成《无间行者》式的——瞪着敌人,对他说‘fuc.k. you!’

  减少煽情或者深沉装酷,只是尽可能表现激烈冲突下的人的真实表现,这可以算是美版区别港版的最大不同之一,其实想一下影片结尾那段情节,两个卧底在天台见面,一个人异常愤怒,一个人高度紧张,这种情况正常人会有什么表现?

  恐怕美版所演的情况更加接近现实,爆打一顿,并同时fu.ck、fuc.k地骂……

  如果非要两个人异常镇定地说充满艺术气息的台词——对不起我是警察——在北美影片中明显浪漫装酷过头了,哪怕是最能装酷的影片黑客帝国都不会采用这种情节。

  这种放在北美堪称杀死票房的桥段,如果放在东方,那待遇就不同了,谁也不能否认港版的这段表现很酷、很好看。

  (到现在依然认为港版更好看,但港版确实不适合北美,它的北美票房是16万9000多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