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每天都有名师为我授课第249节(1 / 2)





  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当初那群护卫已经回朝了。谢来如果自己手里没有足够的武力值,可再不能指挥人去抄家了。

  一个调动不了人的知府,谁有把他放在眼里?

  他和自己三个‘师爷’商量着,要训练新的府兵。每个州府虽然不能私自设立军队,但是府兵是有的,用于各地的剿匪,以及维护当地的政治稳定。一旦前线有战事,还能随时的就去前线打仗。

  刘连青道,“用什么名目?如今府兵名额已经满了,”

  谢来问道,“果真已经满了?吃空饷的不少吧。”

  谢来笑着将一本名册扔了出来,“在职的满员,但是实际上,只有三百人。还有七百人在哪里去了?难不成他们还有什么秘密军营?”

  陈同知走的时候,完完全全的给谢来交了底了。把东州府的这些问题都交代清楚了,连自己搜集多年的证据都交给谢来了。

  “打量着本官不懂这些呢,连遮掩都不做了。昨日我去看了一下兵营,里面空荡荡的。府兵吃住都很差。估摸着还不如牢里的犯人。难怪当初咱们带的两百护卫就能横扫这东州府。”

  第208章 东州府变天

  “处置这些人,一定要速战速决,不能给他们反应的机会。否则不是他们死,就是我们被压制。你们也不想以后被人架空,在这里沦为鱼肉吧。心性不坚定的,没准就是下一个高子文。 ”

  三人听到谢来这话,心里都打个寒颤。只觉得这地方上还不如朝中好混。至少有长辈护着。

  谢来的担心是有有迹可循的。

  高子文那个人,贪赃枉法,不顾百姓生死,整日里醉生梦死,有他自己贪心的缘故。也有人故意助长这份贪念。

  这也通常是下面州府架空主官的一种手段。有的是强硬的,比如对待陈同知那种没背景的,人家直接不理就行。

  对待高子文这种有背景的,就会哄着,讨好,腐蚀。

  当然,如果高子文不服从,会遭遇什么,这是谢来不得而知的。

  不过这也不是高子文做贪官的理由,贪就是贪。昏就是昏。

  谢来不想做的昏官贪官,他想做个好官,就要有对抗这些人手段的力量。

  掌管州府兵营的部门是兵房,主事人为兵书。东州府的兵书姓廖,是本地人。

  在本地盘踞已久,各关节都打通了。

  上次谢来抓高子文的时候,就和此人打过照面。看着恭恭敬敬的,但是实际上是个老狐狸。

  哪怕谢来只学了司马老师揣摩人心的手段的皮毛,也能看出此人外忠内奸。再加上那些证据,谢来必定是要除去此人的。

  只是这廖兵书在此地也是盘根错节,想要对付此人,就要出其不意,以绝对武力压制。

  至于谢来手里的那些证据,也只是在把人压制了之后,才能拿出来用的。

  没有了那些护卫,谢来手底下能用的人不多。

  但是办法是人想出来的,谢来一琢磨。把来这里卖货的商贩的护卫队给征召了。

  孙大庆道,“我这边的都是从云州府那边挑的好手,一路上给我做护卫也是从来没出过差错,倒是可用。”

  杏花道,“我带来的人,也是我们谢家村练出来的,能看家护院,也能护着商队。还很可靠。”

  两人能五十人出来。

  至于其他商队,按照统计,也能凑个五十人出来。虽然不够,但是勉强算是有可用之人。

  杏花听着谢来分析现在的情况,不禁感慨,“没想到当官之后也这么难,明明就是一府长官,还要担心下面的人不听话。”

  谢来笑道,“哪里都是,不说别的,就说咱们上面最大的那位……不也有不能随心所欲的时候。甭管做什么,若是没有能力使唤下面的人,就会被架空。现在很多大户人家,奴大欺主的事儿也是时有发生。”

  杏花越发的觉得自己要强硬,要聪明。否则日后母亲大人不在了,她被人愚弄了可不好。

  虽然兄弟们都出息,也能撑腰。但是家中小事何必拉他们的后腿?

  孙大庆问道,“这些人也不够啊,万一他们狗急跳墙怎么办?”

  “不会不够的,我打算在失去土地的流民中再征召一些身强体壮的。洪水就算退了,他们暂时也找不到活干。我先紧急征召一部分人,拿了兵权之后,就再重新整理在册名单,把吃空饷的都踢出去。等练兵成了,大事就成了。”

  这时候当然不能打草惊蛇,否则狗急跳墙了。

  所以还是以商队的名义在这里招商队护卫。

  因为这段时间全靠外地的商户输送生活物资和粮食,所以这里老百姓已经习惯了商队来来往往了。

  有了这些商队来往,大家心里也踏实。

  知道商队招护卫,以后专门跑这条线,很多失去家园的流民都愿意报名。

  不过大部分人还是愿意加入杏花的队伍。因为知道这是知府大人的姐姐。是个可靠的。

  城中大户也在暗中商议着这些事儿。

  几人聚集在了东州的廖兵书府上。作为本地的地头蛇,廖兵书在此地人脉广,手里又有兵,还管着当地征兵的事情,在其中话语权也最大。

  “新来的知府来了之后什么也没做,倒是准备加大商队的样子,还给商队征召护卫,不会有什么打算吧。”说话的是下面管理户籍的李户书。

  之前谢来赈灾,主要就是他管的户房来负责。原本他们赈灾油水很多的。等谢来接手之后,在其中安插了很多自己人。搞得他们这个户房拿不到多少油水。

  原本准备等着钦差大人走人之后,他们再拿回好处。谁知道人家就这样不走了。

  最气的是本地的大户 ,“原本世家的大户被收拾了,我们本地大户蛰伏一阵子也就罢了,可如今他留在这里,也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商队,最近车马不停,倒是把我们好不容易空出来的商市给占了。我们那里还有机会赚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