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每天都有名师为我授课第240节(1 / 2)





  谢来道,“银子也不要了,粮食也不用。只要你们家药材。我这找到了一份方子,有助于防治疫病的发生。你们宋家召集所有懂药物的人,每日里就配合熬药赠药。此事我会派医官协助此事。”

  宋州惊讶,“还有这样的妙方?”

  谢来笑道,“世间之大无奇不有。”这药房自然是他在图书馆里找到的。

  “洪水之后必有疫病,此次能不能防治,就看你们宋家做得好不好了。”

  宋州闻言,立马道,“我们宋家在全城的药馆即日起开始赠药,下面县府也有药馆,在当地也能赠药。”

  谢来抚掌,“大善!”

  很快,谢来就让官府和同志会的人一同对外宣传宋家的义举。

  本来受灾后身体受损的一些老百姓可算是找到希望了,纷纷去宋氏药馆排队领药。

  宋家的壮举自然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侧目。

  这每天送出去的药,那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但是宋家还真的在做这个事儿。

  整个东州的老大夫都被雇佣了去给人看病抓药。

  宋家这是大出血。

  宋家也有相好的人家,在一番犹豫之后,也加入了宋家的队伍。

  送钱的,送粮食的都有。

  且因为宋家出手大方,这些人也不能少了。自然是尽量往多了给。

  一时间,谢来这钱粮倒是也不缺了。传令各县进行以工代赈。让灾民参与赈灾,但凡参与这,有饭吃,有钱拿。

  一时间,各县灾民纷纷涌入县府报名。不止壮年男子,连一些老弱妇孺也能帮着这些工人做饭食,或煎药。或捡柴火卖。倒是都没什么人闲着。

  就在谢来让人打探江州府那边的情况,准备过去的时候,派去找金池县令的人也回来了。说那金池县令李文进自称抱恙在身,无力再协助赈灾了。

  谢来问道,“果真不舒服?”

  被派去的人道,“倒是没闻着药味。”

  谢来:“……”

  谢来正琢磨着亲自去一趟,若是真的有能力,那还真要把人弄来。要不然这治水是个大问题。

  外面突然来人禀报,说是自称前任金池县令李文进的人前来请罪。

  “前一刻还装病,现在来请罪?难道是我的恶名传出去了?”谢来嘀咕着,“让他来。”

  其实谢来的名声还真传出去了。对老百姓来说自然是大快人心,但是对这些当官的来说就有点不靠谱了。总觉得是个冲动的年轻人。

  所以吃过大亏的李文进是真不敢来。且因为之前的几次失败,他对治水这个事儿也没什么信心了。也不想蹚浑水。

  但是在大规模以工代赈以及免费赠药的壮举出来之后,李文进才恍然大悟,是自己胆小了。

  不管这位钦差大人是不是冲动,但是确实有一颗为民爱民之心。相比之下,自己作为当地的父母官,反而还畏首畏尾。逃避责任。实在当不起大丈夫所为。于是赶紧儿知错能改的跑来了。

  见到谢来的那一刻,他就赶紧请罪。

  谢来听他说了事情经过,只觉得无心插柳柳成荫。

  专门去请还请不来,无意中的一些举动倒是把这人吸引来了。

  谢来也没有怪他,而是亲手将他扶起来了,“你的事情我都听说了,我知道你心里必定是委屈的。甚至心灰意冷。但是正因为如此,我辈之人才更应该用于站出来承担自己的责任。若是有朝一日你比他站在更高的位置,他自然再也不能阻拦你了。是昏聩的上峰对不起你,不是东州的百姓。”

  李文进双眼含泪,“是下官糊涂了。”

  李文进哭了一番,很快就进入工作状态了。

  他拿着之前就准备好的治水图给谢来看。谢来这几日也看了一些书,所以倒是看得懂这个意思。

  两人站在搞出看着滔滔洪水,李文进立马一改悲悲戚戚的模样,开始挥斥方遒。

  谢来觉得这个人用来当县令真的是屈才了。该当个治水官。

  第200章 去江州

  李文进考察几日大堤,又坐船看了看洪水流动的范围,就制定了泄洪的路线。

  只是途中需要大量的人力来挖掘拓宽河道,否则容易造成二次洪水。

  谢来听他有办法,立马让他制定具体计划。

  “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困难是人克服的。只要你有办法,我们就能克服困难。”

  做事的人遇到这种上峰,哪个心里不舒坦?

  要是所有能人志士做事都能得到上峰的支持,这天下何至于此。

  李文进心里是感慨又感激。“下官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谢来道,“不要你肝脑涂地,只要尽快。时间不等人。我怕又要下雨。还有江州那边,本官也要去一趟了。”

  谢来之所以没动身,一是这边泄洪路线还没确定,二是要等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