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九十五章我之善欲还谁身谁之恶方报我身(1 / 2)

九十五章我之善欲还谁身谁之恶方报我身

吴道子突然问言:“方才大师说度化众生,不知如何度化之法。”

“旦行善举,莫问前途!”阿陀罗言道:“人人若以回报之心而行善,本非其善,终难度化!”

唐思遥突然插言道:“大师的意思我好似懂了,人人都不计较个人利弊,思绪无私,一心为善,方为真善!”

“师妹!”杨飞轻喝一语,示意她不要打断阿陀罗所言。

“阿弥陀佛,唐施主聪慧!”阿陀罗言道:“行善必有善因,作恶定生恶果,行善越多,善因越多,作恶亦然。这些因果早晚报于世人,若是人人行善,只有善因,无有恶果,那世间之人所得之果报,皆为善果”

言道这里,阿陀罗面向西方一拜:“如此,尘间炼狱方化极乐净土,我佛方得圆满,阿弥陀佛!”

言毕,阿陀罗口诵佛号,向西而行,就此走了。

唐思遥没料到他有此一节,问到:“大师这便走了么?又去何处?”

“随缘而行,天下皆一隅!”阿陀罗回言,并未回头。

杨飞示意其莫再追问,高声言道:“多谢佛门高僧赐教,另我等受益不浅!”阿陀罗并未回言,径直而走。

待佛者不见了踪迹,又远远传来一声“旦行善举,莫问前途!”众人听了不语,心中各想其事。

“我之善何必还我之缘,为善而已!人之恶何怨报我之果,他人免灾!”公孙俊冲想罢片刻,突然一言成句。固然不够工整,但词能达意,对他来说已是不易。

唐思遥笑道:“佛门高僧果然名不虚传,一番高论之后,你这呆子也悟道了,竟会吟诗了!”

公孙俊冲苦笑道:“唐姑娘取笑了,在下粗识文字,怎会作是诗句,方才不过有感而发,见笑了。”

杨飞也是一笑而言:“正是如此,方才说明公孙兄弟真有慧根。令师一直不收录你入俗教,怕是早有先见,知晓你此生有佛教有缘!”

众人片刻又笑而声谈,此刻茶棚伙计方把糕饼点心送来,众人边食边言。

吴道子问言:“这佛门中人之名讳,都是以字辈排序。吴某也曾拜访一些寺庙,他们之名讳多如法真、法广、法空之类,为何这六朝山之佛者,名讳都如此奇异?如阿陀罗、释摩尼、舍利曼等,并非像我汉家之名。”

公孙俊冲同有此问:一来他只是好奇,人家名讳如何与他无关,并不急于知晓答案。二来也怕自己无知,莽撞去问恐不合佛门礼节;故而一直不曾去问,如今顺着吴道子之言,问道:“在下亦同有此问。”

只听杨飞言道:“这佛教似与我朝一般佛门寺庙不同,根源来源于西方外族之教,其名方有外族之音,并非我汉家之根本。”

唐思遥突然说道:“听爹爹说过,道儒之礼是我汉家之根基。最早道教并不认佛教之理念,那时佛道相争,但后来不知为何又亲似一家了!”

杨飞点首:“我朝太宗盛世之时,曾有一佛者徒步前往西方,历经数载,途经大小国度无数,方将真佛传入我朝。但新生之事物必经当世之规则磨砺,佛理初来,盘踞汉家文化已久的道修自然不肯相让,故而相斗。”

公孙俊冲听得半懂不懂,直言问道:“简单来说,就是先有道教,汉人多信于道。之后佛教来了,信佛的人便多了。道教便不欢喜了,由此两教就打起来了?”

唐思遥一笑:“差不多是个意思,你这慧根当真是开了!”

公孙俊冲也是笑言:“那后来两教为何不斗了?如唐姑娘所言又‘亲如一家’了?”

杨飞轻叹一声:“佛道亲如一家?呵呵,从未有过,从未有过!”然后唐、杨二人皆是不语。公孙俊冲心中奇怪,不知他此言何意。